中科院研学课程

发布时间:2024-05-30 阅读量: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生物物理研究所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在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感染与免疫、核酸生物学等学科前沿领域实现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突破,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关键装备的创新研制,实现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的重点突破。踏入该所我们将跟随专家领略生物物理学的风采,学习、认知有关人体的诸多知识。

课程目标:

1、识记遗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如何决定我们的健康;

2、了解生物物理所的研究方向,如脑科学,蛋白结构与我们健康的关系。

课程内容:

1、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平台和仪器,感受国内科技实力。

2、参观科普展览,参与科普体验课程,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3、以科普讲座及问答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

学科联系:生物 物理 数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系统集成、运行和服务保障机构,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基地。在这里,我们将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艰辛历程,认知如何防止被网络窃取身份,我国第一封E-mail是如何发出的,走进国家级核心机房,亲身感受超级计算机带来的超级震撼。

课程目标:

1、通过科普讲座,了解网络的建立,培养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伦理道

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2、了解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艰辛历程,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课程内容:

1、聆听专家的科普讲座。认知中国互联网发源地;

2、与专家交流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国第一封E-mail是如何发出的?

3、参观国家级CN机房,亲身感受超级计算机带来的强烈震撼。

学科联系:计算机、信息、历史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200人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课程简介: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走进微重力实验室,让我们跟随研究员了解力学、微重力态下的知识。

课程目标:

1.了解微重力实验室的建造结构和实验范围。

2.认识重力,固液气在微重力下的呈现状态;宇航员重力下的生活状态。

3.了解科研人员工作职责,控制室、操作室的工作环境,以及落塔实验原理。

课程内容:

1、参观微重力实验场地

a) 实验准备区

b) 中控室

c) 落塔

2、科普报告

a) 微重力实验室的意义及其应用范围

b) 实验原理与组成部分

c) 观看实验拍摄视频

学科联系:物理、化学、数学

时间安排:1.5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物理研究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来到这里我们能看到祖国最前沿的物理科研成果,了解先辈科研事迹,学习科学思维与精神。

课程目标:

1、通过成果报告了解我国物理研究成果及如何造福未来人类。

2、神奇的动手实验,了解物理原理。

3、参观文献区,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老一辈艰苦钻研的精神。

活动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

2、动手实验

体验超导磁悬浮,光学世界,高压热冰,神奇广阔的纳米世界等一系列小实验

3、参观物理所文献区。

学科联系:物理、数学、历史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50人


 

中科院沙河天文台观测站

课程简介:

沙河天文科普教育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位于昌平区回龙观文化区内,在保留原来专业观测站仪器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可操作、可演示的科普设施及实验设备,能为公众举办“知乐游”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天文科普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首都一个新兴的重要科普场所。跟随天文台工作者了解天文知识,体验天文的独特魅力,感受观测太空的乐趣。

课程目标:

1.通过观测实践了解天文知识

2.了解人类和宇宙的关系

3.聆听天文观测者事迹

课程内容:

1. 跟随专业人员参观天文台,讲解各天体知识与观测要领。

2. 体验天文观测镜,观察各种天体。

3. 天文爱好者问答活动,争做少年天文学家。

学科联系:物理、数学、天文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200人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课程简介: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以野生动物和模式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现代动物学研究,服务于人口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重大需求。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生殖与发育调控、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动物分类与进化、农业虫鼠害防控和濒危动物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目标:

1、了解我国的动物物种多样性,认知濒危物种及故事,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了解濒危动物的保护现状及哺乳动物的自然史。

3、了解夜行动物和昆虫种类的知识。

课程内容:

1、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了解我国的哺乳动物、鸟类、两爬类、昆虫等物

种多样性。

2、以科普讲座的形式,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体验昆虫工作坊夜场,夜游动物博物馆。

4、参观全国最大的昆虫标本收藏中心——动物所标本馆。

学科联系:仿生学 调动综合学科知识

时间安排:1.5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50人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课程简介:

植物研究所是我国植物基础科学的综合研究机构, “十三五”期间,植物所以“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机构”为发展目标,重点布局植物系统进化、生态环境、分子生理与发育、光合作用、资源植物可持续利用 5 个重点学科领域,力争在植物多样性格局与形成机制的若干重大基础和前沿问题、作物种子优质高产的分子机理、草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与技术集成 3 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引领和推动我国现代植物科学的持续发展。 跟随研究员寻找、识别各种科类植物,了解生物多样性,锻炼观察能力,激发孩子的课余爱好。

课程目标:

1、了解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北方常见植物,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及作用;

3、通过科普互动互动,提高动手能力,激发科学兴趣。

课程内容:

1、参观科技成果展,了解我国在植物育种、草业等方面的进展;

2、参观我国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了解植物标本的存储与作用;

3、参与科普互动,研究树的年轮等,了解人类社会变迁与气候的关联;

4、动手:制作放声花(可选)

学科联系:生物 地理 化学

时间安排:1.5-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50人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心理研究所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学生们在心理所能体验到各种趣味的心理现象,通过仪器的体验,了解心理的含义与范畴。

课程目标:

1、通过各种科学体验,了解心理学的奇妙。

2、认知心理健康对我们的意义。

3、了解心理学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

1.动手使用心理所设备,体验心理学乐趣。

2.带领学生做心理学小游戏。

3.研究员开展心理课堂讲座。

学科联系:心理学、调动综合学科知识。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40人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课程简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进行纳米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突破,而我们依托国家科研资源,通过简单、有趣的纳米实验化纳米科研为纳米科普,体验这一高新技术。

课程目标:

1、通过研究员成果汇报,了解纳米科技概念以及运用的高新技术领域与研究成果,掌握提及的纳米科技知识。

2、通过趣味动手实验,了解纳米科技的原理。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

2、 跟随科学家动手体验 4-6 种纳米实验。

3、参观、合影。

学科联系:物理 数学 科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课程简介:

是一个综合性的国立学术研究机构,覆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是: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面向国际发展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做出原创性、突破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应用成果,造就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杰出人才。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内,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中心、培养和造就高级研究人才的著名中心、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关问题研究和咨询的重要中心。

课程目标:

1、对数学和系统学形成立体概念。

2、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感受科学家们的思维模式。

课程内容:

1、图书馆、文献区观摩。

2、研究员为师生做学术报告。

3、大小科学家互动环节。

学科联系:数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 1956 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以“动力与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技术”并举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气动热力学、燃烧学和传热传质学等分支学科。我们将要在这里认知我国在能源、动力、环境三大领域取得的成绩与进展。

课程目标:

1、了解我国能源领域新进展与其发展意义;

2、了解我国动力领域取得的突破,及发动机技术成果;

3、了解我国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关于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了解能源、动力有关的知识。

2、参观:

参观低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了解发动机结构与压气机的重要性;

参观空气储能实验台,了解新型储能技术;

参观循环流化床实验分析室,了解我国工程领域进展。

学科联系:物理 数学 化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于 1999 年9 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 1940 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 年成立)整合而成。地理资源所的定位是: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以持续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建设成为服务、引领和支撑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战略科技力量。

发展目标:

成为在我国陆地表层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核心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起引领作用的综合研究机构,成为国家区域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思想库、人才库,成为国际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生态建设领域的著名综合性研究机构。

课程目标:

1、了解认知地理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古今地理变迁。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研究员互动交流,了解重金属污染等地理资源相关知识;

2、参观

参观《黄河古地图》了解历史变迁;

参观土壤污染检测仪器,了解土壤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参观古籍方志馆。

学科联系:地理 化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80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课程简介:

生态环境中心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中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三大学科的综合优势,围绕国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和国际生态环境科学前沿,不断突破支撑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理论与关键技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贡献,努力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态环境综合性研究机构。

课程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污染形式;

2、了解生态指标及其意义。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了解生态学相关知识。

2、参观

水质学模拟大厅;

二恶英实验室。

学科联系:生物 化学 地理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50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 1999 年 6 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 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本所。整合后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学研究机构之一。

课程目标:

1、了解关于岩石的相关知识;

2、了解行星比较学的意义。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了解地质学相关知识。

2、参观

地质博物馆;

离子探针实验室。

学科联系:天文 物理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开创并推动了中国的粒子物理实验、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程目标:

1、了解高能物理学;

2、了解常见科研仪器及使用。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了解高能物理学相关知识。

2、参观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计算中心。

学科联系:物理 数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课程简介:

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低温科学(工程)与技术、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生物医用技术。

课程目标:

1、了解认知理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各类材料及其在生活中的使用。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研究员互动交流,了解理化技术相关知识。

2、参观

人体红外热成像;

激光飞秒加工技术。

学科联系:物理 化学 数学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课程简介:

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发展研究,围绕我国在海洋、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战略急需的国立专业研究机构。

课程目标:

1、了解认知声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领略声音世界的魅力。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了解声学相关知识。

2、参观

动态光弹成像系统;

体验半消声实验室。

学科联系:语文 数学 物理等综合学科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60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中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事业的开创者与开拓者,也是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前瞻性研发牵头组织单位。

课程目标:

1、了解认知微电子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芯片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

1、科普报告

聆听科普讲座,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了解微电子学相关知识。

2、参观

观看显微镜下的芯片;

参观净化工艺线。

学科联系: 数学 计算机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

课程简介:

 北京基因组所的定位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生物数据与信息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生命科学前沿,不断突破基因组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瓶颈,发展表观遗传调控和复杂性状解析等新理论和新技术,成为基因组学原始创新研究基地;重点研发生物数据和信息存储汇交、安全管理、知识发现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国际一流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科学中心;持续推动生命组学和大数据科学在健康科学产业的研发与转化应用,为实现重大/常见疾病的个体化精准防诊治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

1、了解什么是基因组,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测序的基本原理;

2、了解基因组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激发学习基因组学的兴趣;

3、通过体验式科普互动,提升科学兴趣。

课程内容:

1、通过生命主题的科普主题讲座,了解什么是基因组,它与我们健康的关系;

2、参观基因组测序平台,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了解国内医学的新技术;

3、参观科普展厅参观,参与科学实验,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学科联系: 综合学科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100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课程简介:

微生物所坚持“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成为微生物领域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针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微生物类群,围绕微生物多样性及资源深度挖掘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与关键防控技术,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努力促进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重要贡献。

课程目标:

了解不同的微生物,亲自动手完成微生物相关的制品,了解细菌、真菌的世界;

走进微生物科研前线,参观菌种保藏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当前微生物的研究热点。

课程内容:

1、参与科普互动乐园,体验微生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大型真菌王国奇趣游》

(2)《我们身边的乳酸菌》

(3)《微生物大世界》

现场制作酸奶、乳酸饮品,PH 值测试小实验等,以及互动交流、趣味问答、互动游戏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生活中的微生物的世界。

2、参观科研实验室,了解微生物科学家的工作

(1)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2)菌种保藏中心

(3)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真菌与人类”科普展厅

3、通过观看科普视频,了解微生物的科普知识

学科联系: 综合学科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60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课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 1928 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 年 1 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课程目标:

1、了解认知大气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联系;

2、了解野外台站气象仪器及数据的获得方式;

3、通过动手操作科学实验,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

1、参观实验仪器,如地球数值模拟系统,了解我国卫星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地质活动预测方面的应用。

2、以科普主题讲座的形式,讲述地球的体检与大气科学中臭氧对地球的保护,唤起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给地球做 CT》

2)《生死平流层》

3、参观研究所分部实验室——铁塔,参观亚洲第一气象高塔和地面自动气象站,并且了解了大气观测史和各种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4、通过动手体验风向风速仪,了解野外台站的气象数据采集。

学科联系: 数学 物理

时间安排:2小时

承载人数上限:60人

欢迎您电话联系

工作时间(8:30-20:30)

大圣研学座机专线

010-82657880

手机业务咨询

16600026625 18888291099
联系方式

关注客服微信

工作时间(8:30-20:30)
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