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数形结合。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立数学思维空间,开拓思维方式,多样化多角度的探究数学问题。
一、3D打印的专业讲解:建立数字模型、立体三维空间、实体立体打印
1.准备工作:讲解成品、3D打印机及必要实验器材与工具、活动课件、3Done软件的下载与准备等。
2.时间安排:1.5小时
3.观察:平面图像与立体图形的的特点,3D打印机的特点、种类以及与平常打印机的区别。
4.基本流程:以3D打印的视频介绍开启活动课堂——PPT展示,讲解3D打印的特点及应用专业知识——讲解平面与立体的特点,数学思维空间与空间感知力的学习与认知——3D模型的展示、认知、标注及介绍——认识3D打印机——3D打印的实际操作——创意并绘画自己的3D打印作品——趣味数学立体几何题目锻炼。
5.总结结果:记录各项三维空间数据,在进行打印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实验安全,切勿误触心脏。我们还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同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3D打印作品的抛光、打磨、上色以及开展数学特色活动3D打印成果展
1.准备工作:抛光液、染料、砂纸等专业处理试剂及工具。
2.讲解:如何抛光、打磨、上色并装饰,利用玻璃罩,标号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
3.布置成果展长廊,举办数学特色活动3D打印成果展。
第一期活动开展:
1.实践环节一
介绍本次活动的相关流程;介绍3D打印展品,通过展品的了解与阐述,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什么是3D打印,什么是3D打印机以及3D打印的优缺点等。3D打印本身就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的,运用粉末状金属或者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通常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通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作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器官,航天航空精密仪器等。其中,建模是3D打印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绘制三维图形的软件有很多,关键是要看它是否能够生成.stl格式的文件,像AutoCAD、3Dsmax、solidworks等这些比较常用的3D制图软件都是可以输出或者转换成STL格式的。
2.实践环节二
由专业老师讲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以立体几何为依托点,建立三维空间体系,以建模转换来进行数字空间的想象,首先以正方形切入,变为正方体(平面到立体的转变),由正方体再变为球体,由球体变为圆柱体,由圆柱体变为圆锥体,再有圆锥体转变成打印模型,后建立一个球体与正方体的组合体。运用3D打印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立体几何的相关特点,多样化建立立体几何图形,充分建立数字空间的思维拓展模式。
3.实践环节三
对于三维空间建模有了详细的讲解与理解之后,对指定作品进行3D打印创作,同时,带领学生进行3D打印思维创作(利用图纸,规范数据,界定范围),将学生的创意想法收集起来,依据数据导入系统,进行打印。于第二期活动进行抛光、打磨、上色。
第二期活动开展:
第二期活动对已打印的创意作品进行抛光、打磨与上色。同时,开展北京五十七中数学特色活动3D打印成果展,邀请各位老师,同学进行观展。
知识链接:
数字模型以3D打印为例在生活的实际运用与发展,认知数字模型的重要性。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图形对数学题目研究的有利兴趣,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数字空间,认知对三维X轴、Y轴、Z轴的空间创立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思维模式。深化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实体打印,亲身实践,加强数形结合的思维空间模式与空间感知力的想象锻炼。
①三维思维空间: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三维空间” 一词,常常是指三维的欧几里德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②空间感知力:空间感知力是指对物体的距离、形状、大小、位置、方位等空间特性的一种感知的能力,空间感知力的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想象力、判断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等。